被外资入侵的产业链条
|
饲料原料
|
大豆和玉米及其副产品是目前养殖行业中主要的两个原料品种,现在定价权已经丧失,这个是和畜牧养殖成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美国为首的跨国粮商控制期货市场国际大豆绝对的定价权,开始形成一种:“巴西人种大豆、中国人用大豆、美国人决定转手利润”的格局。在一些地方,田间地头除了少量地域性比较强的种子品种外,已经很少见到纯粹的国产玉米种子。>>详细 |
|
|
|
养殖品种成进口的天下
|
改革初,我们多是自有的本地品种,养殖粗放,管理简单,开放后,牛、猪、鸡、鸭、羊等常规养殖品种基本上全盘西化,随着养殖规模的膨胀,品种的改良、杂交、优选等基本上国内本土品种反而是极度萎缩。>>详细
|
中国目前养殖的主要外国品种: |
|
|
|
养殖场
|
国际资本在中国布局,并一步步逼近中国农业产业链的核心部分。目前,正大集团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属400多家公司,员工人数近20万人。正大集团在中国投资额近50亿美元,设立企业213家,遍及青海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员工人数超过80,000人,年销售额超过300亿人民币。 >>详细
|
主要入侵的企业: |
|
|
|
屠宰加工
|
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美国泰森食品有限公司与山东新昌集团共同投资38.4亿元,打造与养猪产业相关的现代化大型肉类食品加工基地。2008年与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江苏泰森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总投资8500万美元,其中,泰森占总投资额的70%,京海占总投资额的30%。 >>详细
|
主要入侵的企业: |
|
|
|
零售
|
|
|
|
|
外资入侵缘何如此轻松
|
技术和专利几乎为零
|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表示,在2006年申请发明专利的前50名企业中,只有华为等4家国内企业,其余绝大部分是外资在中国建立的独资或合资企业。畜牧业的技术和专利估计大家都很陌生,从养殖机械设备到各类饲料加工工艺,疫苗、兽药核心技术包括畜牧业的各环节中,国内的企业属于自己的专利和技术所占比例极低。>>详细
|
畜牧业技术缺失的领域: |
|
|
|
协作和信息共享缺失
|
外资企业一直没有停止了解和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了解甚至超过国内企业自己。我们的企业很少去做分析,基本上都还停留在战术层面的简单搏杀,最拿手的莫过与价格战。外资做大量调查和分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远超我们。协作上,国外企业会跨行业联手,信息上,国外企业会共享。就象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他们是竞争和协作共存的,这和他们的长期战略是分不开的。>>详细
|
国内畜牧业企业该注意的事项: |
·信息收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
·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
·轻易与外国企业签订不平等条约 |
·外资对整个行的业垄断 |
·原料价格波动中信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
·缺乏资本优势 |
|
|
|
危机中我们可以做什么
|
中国养殖业市场巨大,在外资资本以点搏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太多,在这次危机中能活下去只能老老实实做好我们自己该做的事,控制好成本和质量,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关于畜牧行业问题太多,而且比较严重,解决需要时间,踏踏实实慢慢做,冬天,不被冻死,你就会看到春天。>>详细
|
我们还能做什么? |
·学习外国好的经验,在夹缝生存下去,熬过这个冬天 |
·学习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和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中,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是如何渡过危机的 |
·国内企业需要政府扶持,需要抱团抵抗外力 |
·抵制住外资的诱惑,控制好成本和质量,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 |
|
|
|
|
|
非农业资本投入畜牧业 |

|
IT业富豪投6千万卖“高端猪肉”
|
互联网和养猪,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可今年2月网易创始人丁磊放言欲做中国“IT养猪第一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3月31日,江西省生猪行业协会在南昌举行“优质猪肉新闻发布会”,推介我省养殖企业的优质猪肉。在该发布会上,萍乡一企业负责人透露,网易丁磊欲联手做高端猪肉市场。
>>详细
|
|
|
|
|

|
房地产开发商投资9000万养猪
|
王正奎在投资养猪前是一个房产建筑商,他与3位建筑老板共同投资9000万元在渝北区木耳镇五通庙村建起占地达290亩大型养猪场,是重庆市地产建筑业首位“猪倌”。王正奎最初规划3年内把养猪场建成年出栏10万头规模。
>>详细
|
|
|
|
|
|
形形色色的养猪人 |

|
养猪成大学生求职香饽饽
|
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招聘会上,记者看到,以往大学生冷眼相对的农场工作如今竟成了香饽饽。“工作稳定,福利好”成为大学生乐去农场工作的主因。。
>>详细
|
|
|
|
|
|
|
|
|